探寻最广州味的传统面
南
广州市面的面食品种丰富,五花八门的各地面食风光一轮之后,大家又在讲究日常吃的粤式传统面食。难怪厨师们都说,广州人在吃上很贪心,喜新但是不厌旧,尝新之后又会回归传统。
春节七天假放完了,腰围也宽了一圈,才发现饱腻的感觉并不好受。节后开工,就让我们重新探寻那些从小吃到大的传统面。
上汤云吞伊面
●伊面篇
广州人寿筵上多有吃伊面的习俗。走在长寿路上,你肯定会看到坚记面店门口高高的玻璃柜里层层叠叠的伊面,这家长寿伊面特别出名。
伊面的发明者是曾任广东惠州太守的清代诗书家伊秉绶。他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咏唱和,厨师往往忙不过来。伊秉绶于是让厨师用面粉加鸡蛋掺水和匀后,制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炸至金黄,储存备用。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一次,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最豪放:干烧伊面
伊面因其制法独特, 可适合不同煮法,干炒、汤面、烩煮都很好吃。吴师傅介绍的这款干烧伊面,虽然要准备香菇丝、豆芽、胡萝卜丝这些配料,但是步骤却很简洁。等到配料准备好了,将它们和伊面一起放入锅中。虽然菜名曰“干烧”,这时还需淋上一汤匙高汤、蚝油汁,喜欢的话再洒点绍酒,煨至汁料略为收干就可起锅了。上桌前还需搅拌一下,只见浅褐色的扁圆状面条零乱地铺在盘中,颇有豪放不拘的气质,口感果然劲道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