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要点

  冬季一般在阳历11、12及次年1月份这3个月的时段里,含盖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 个节气。有气象专家预测今年的欧洲将是千年一遇的寒冬,那么今年北京的冬天可能也会非常寒冷,尤其是元旦之后冷空气波动频繁,气温较低,降雪较多,因此,提醒大家做好冬季保健防病的准备。

  冬季多发病 为 三类,一是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和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二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炎、脑血栓或脑出血等。三是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 就其原因来说,是因为在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人体容易出现体温、体液、免疫调节失常,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人群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冬季保健 防病应以提高人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为目的。

  保健原则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季节性的保健,提出了以“补肾-防寒”的冬季养生原则,达到强身健体养生防病的目的。其实质是通过补肾达到强身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使人体生命力旺盛,产热和能量贮备增加,提高耐寒能力和春季的抗病能力。

  保健方法

  一、冬季进补 许多中国人知道冬季进补,其实就是增加营养。具体来说可分“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面,较适宜的有猪肉、鹿肉、乌鸡、乳鸽、海参、海胆等动物蛋白质,豆类及坚果类食品如黑豆、核桃、芝麻、栗子、松仁、开心果也应适当补充。至于药补方面,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恰当选择,一般来说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适合药物滋补,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OTC中成药,药酒和个体化的煎膏剂服用。一些具有抗疲劳或免疫调节功效的保健食品也可选用。“药补”有一条禁忌要注意,就是在感冒期间不要服用。

  二、防寒保暖 冬季应注意“去寒就温”, 从居室或车内来到温差较大的户外活动时,更要注意保暖,特别在出汗时不要骤然暴露在寒冷环境内,以防身体散热过快,体温调节失常,对已经有高血压病或心绞 痛的老年人尤其如此。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对预防感冒十分重要,胃部的保暖更要注意,儿童及经常感觉手脚冷和尿频的女性,应当对饮料和食品温度有所控制,避免 一次性摄入较多的冷鲜食品及冰镇饮料,防止寒气直入诱发急性胃肠痉挛。

  三、运动锻炼 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平时运动锻炼少的人应当量体裁衣,循序渐进,特别是在早晨或晚上不要做高强度的运动锻炼,避免汗出过多时暴露在冷空气下。对于中老年人有氧运动是必要的,但以“形劳而不倦”为前提,注意室内通风,可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息冥想锻炼方法,如太极拳、六字养生诀、八段锦等。

  四、注意卫生 洗手和清洁鼻腔,是冬季预防感冒的良好习惯。

  作者:和睦家特聘中医内科专家 程彦杰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