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是什么意思?

导语 2015年8月起中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代,1万元存银行一年后将亏净亏25元,那么负利率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负利率时代来了 如何理财最靠谱?

负利率是什么意思?

  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如果银行利率不能高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这意味着:存款者财富缩水,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计算方法

  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利息=本金*通货膨胀率。

  例如:2011的3个月定期存款率是2.85%,2011年4月CPI为5.4%。

  假设你在2011年初存入1万元的3个月定期,存款到期后,你获得的,银行利息=10000*2.85%*90/360=285/4=71;通货膨胀利息=10000*5.4%*90/360=540/4=135。

  71-135=-64(值为负值,即为负利率)。

  也就是说10000元存在银行3个月,表面上增加了71元,实际上减少了64元。这样,你的10000元3个月定期存款,实际收益为-64元

【推荐阅读】

cpi上涨对房价的影响是什么?负利率带动房价

CPI是什么意思?CPI对股市的影响一览

2015年银行存款利率汇总 15家银行汇总表

2015年银行转账手续费汇总 10家银行汇总表

【100万理财指南】余额宝100万一天收益多少?

银行可以兑换硬币吗?硬币兑换指南

银行卡年费和管理费取消了吗?如何取消?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