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哥不交费开不到新车
“黄金”梦 的哥村
这个村中似乎只住着一半人
90年代初期,已有湖南、河南的的士司机开始陆续南下广州当“的哥”,当时他们群居在天河、白云的城中村内,渴望着一天或能捧着“黄金”回家,或能扎根广州。
数十年过去,没人知道,谁搞到了黄金,只是看见此前暂时落脚的城中村却慢慢聚成了“的哥村”。
阿毛所住的江夏村,老王所在的棠下村,是广州“的哥村”中名气最大的两个。
这里聚集着近万名的哥,数千部的士。除此之外,白云区的马务村、天河区的龙洞等地也是广州市规模较大的的哥们的聚集地。
这些原本偏僻的城中村,也因陆续迁入的的哥而日渐喧嚣。留在村里的本地人,大多放弃了当初的营生,转而为在此租住的的哥们提供各种生活所需。
“的哥村”有着自己的生物钟,每天早上5时至7时,下午4时至6时,这是的哥们交班的时间,也是村里最烦嚣的时刻。
余下的时间,这个村庄都十分静谧。来穗务工7年的阿婷是江夏村里少数与出租车行业无关的租户,之所以选择住在“的哥村”,她解释说,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安静,白班的的哥上班,晚班的的哥就在睡觉。
“村中似乎永远只住着一半人。”
能谈什么呢?一开口大概就是咒骂
清晨5时,伸手难见五指,但“的哥村”已热闹起来。夜班司机和白班司机相约在这一时刻交班。
在一些私人洗车点外,忙了一晚的夜班司机排队等着洗车。“这里洗车便宜,五块钱一次,车洗干净了才能交给下一班的司机,要不会扣钱。”阿德说。
罗冲围客运站距离村头只有5分钟车程,村里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白班司机们穿着干净的蓝色短袖衬衫,三三两两聚在早餐铺子里埋头猛吃,已经交车的的哥则大多孤身一人检查着车辆,彼此间少言寡语。
“能谈什么呢?一开口大概就是咒骂。”阿德说着话,朝着同样回村交车的老乡阿亮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不到7时,原本挤满村道的的士已“倾巢而出”,轰隆隆的车声响彻江夏村,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间就是金钱”,阿德解开领口的扣子冷冷道,一脸厌烦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