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见皮肤病·预防措施一览
寒冷是冬季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人体受过冷刺激后,热平衡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冷冬时节如何更好地保养身体?看看各科医师们的建议吧。
贴士1 温差变化大 穿衣有讲究
冬季气温骤升骤降,一冷一热的情况下,如果增衣减衣不及时、不科学,极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预防措施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冬保三暖”,指的是头暖、背暖、脚暖。因为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使头部血管收缩、肌肉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造成胃肠不适等;背部受凉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让病毒、细菌乘虚而入。
穿衣保暖是冬天保持身体热量最基本的方式。冬季穿衣要坚持“冷添热减”的原则,在感到冷时加衣,稍微活动有出汗时要减衣,晚上气温低,要根据个人需要加盖被子。早上起床时适当多穿,中午气温回升后如果感觉热,可适当减少衣物,下午太阳落山后气温又下降,得及时添衣。冷天外出,最好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衣裤鞋袜要适当多穿,还可戴上帽子、手套给头、手保暖。
贴士2 冷空气来袭 保护呼吸道
冬季很多人习惯紧闭房间门窗来保持室内温度,空气不流通,病菌容易繁殖,加上室外空气寒冷,人的口鼻咽喉及肺部受刺激大,降低了对入侵细菌病毒的抵御能力,容易引起感染,甚至引发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预防措施
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让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保证空气新鲜,同时确保室内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孳生和繁殖。如果天气过于寒冷,每次通风时间就不要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以免造成室内温度过低。
贴士3 民以食为天 冬天要“会吃”
在寒冷的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预防措施
冬季饮食应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因为糖原等可以迅速被分解,使血糖升高,及时满足机体适应寒冷环境的需要。
人在寒冷环境对脂肪的利用增加,会导致人们在膳食中对脂肪的摄入需求量相应增加,大家在冬季要多吃含有丰富脂肪的肉类;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产生更多热量,要多摄取富含铁的动物肝脏、畜禽肉、鱼类等。
有人曾经观察到,摄取大量维生素C可以明显地减少因寒冷而致的直肠温度下降,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增强对寒冷的耐受性,因此冬天更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