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于2000年11月11日成立,以进行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以及辅助相关大、中、小学的教学为服务宗旨。三年来,生物博物馆开展了大量的科普活动,被认定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广东省、广州市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2003年,生物博物馆荣获“广东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生物博物馆位于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内,以香港同胞捐赠的“马文辉堂”为馆址,现有面积3775m2。生物博物馆的前身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动物、昆虫、植物标本室,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17年。生物博物馆现有植物标本22万号;昆虫标本60万号;有各类动物的剥制、浸泡、骨骼及化石标本3万号,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巨蜥、蟒、白鲟等35种,以及北极熊、企鹅、猩猩、土豚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此外,还有极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并具有华南地区动植物区系特色的高等学校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生物博物馆一楼综合展厅以极其丰富的实物、标本、模型、文字、图片、灯箱、电教设施等全面展示生命科学知识及研究成果与发展历史,积极倡导生命科学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昆虫四个展区,有神奇的热带雨林“倒木”、高大伟岸的亚洲象、生动逼真的草原景观等实物模拟景观;在“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以生物的系统进化为依据,陈列古动植物化石以及软骨鱼、鲟、雀鳝、弓鳍鱼、骨舌鱼等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标本,展示古代爬行类(鱼龙、幻龙、贵州龙)和现代爬行类的骨骼标本比较,设有贵州龙动物群、茂名龟动物群、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等专区,科学地系统地展示了生命演化的漫长历程。展厅内结合形象有趣的展板,为人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和复杂的生命现象。

  二楼为生命科学长廊,目前的展览主题是“外来入侵种简介”。对外来入侵种的定义、入侵种的特点、入侵方式、危害、外来入侵种的防范及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详细介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三楼展厅为脊椎动物生态展厅。本展厅内容科学严谨,在200m2展区里,展出的动物标本含 4纲18目40科共计72种。布展按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动物生活环境为背景,展示本馆收藏的澳洲动物、非洲动物、亚洲动物以及特色海洋脊椎动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展示了部分馆藏动物及其自然生活场景。该展区还配有多媒体系统,通过触摸屏控制灯光,使人、机和展览能够充分互动,以更形象、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示动物的大千世界,揭示生命的奥秘。另外,内容丰富的脊椎动物馆藏标本陈列室也向市民开放。

  四楼的昆虫标本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纪念室,展示了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及其丰硕的科研成果。

  博物馆以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为依托,不定期地为中小学生举办微生物、植物、动物、古生物等科普系列专题讲座和实验操作,包括开设“昆虫的鸣声”、“脊椎动物繁殖现象揭密”、“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未来”、“化石揭密”、“恐龙为什么灭绝”等一系列生物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充分发挥了高校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也丰富了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生物博物馆配备有由本学院学生担任的讲解员,备有供公众索取的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介绍;展览形式多样,内容深入浅出,富于科学性、知识的系统性,也不乏娱乐性,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喜爱。

  生物博物馆现已建立网上的“生物数字博物馆”http://biomuseum.zsu.edu.cn,网站中已有数字化动物(含昆虫)、植物标本7千余份,并专门设立了“中小学生物”专栏,为中小学教育服务。数字博物馆与传统意义的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现互联网上的资源共享,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展品进行数据加工,可以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据的形式表现。因此,我们着重利用现有的网络多媒体技术,以活拨多样的形式更好的展示展品及内容。生物数字博物馆的结构分为四大模块:“展览厅”主要是通过场景数字化虚拟手段,立体地多视角地展现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与内容,并有缩放功能,观众能更加清晰全面地看到一切想看的、一切想看得更清楚的内容;“馆藏精品”包括模式标本、濒危珍稀物种标本、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物种标本。以静态网页的形式,通过视频播放、标本图象多视角及任意视角同步缩放处理等手段,为观众提供完全的高清晰度的详实准确的标本数据资料;“标本数据库”内已有近7800号动植物标本数据已陆续入库。

  生物博物馆的展品既重视系统性,又重视科普性、趣味性,让人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座落于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山大学之内,它凝聚了中大几代生物科学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在这里,参观者可以走进洋洋大观的生物世界,探寻生物种群的奥秘,参观上百万种珍贵的生物标本,思考人与自然的联系。

  博物馆始建于上世纪初,现分为微生物、植物、动物、昆虫和古生物五个展区,有植物标本20万份,昆虫标本60万号,各类动物及化石标本3万号。中大生物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的高等学校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很多的地位。

  馆藏最早的标本——1821年采于日本的禾本科植物扭鞘香草,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了。馆内还藏有各式积各样的珍稀动物标本,最小的小标本小到肉眼几乎看不见,而最大的动物标本——亚洲象不仅有科学价值,还具备了难得一见的观赏价值。馆内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绿孔雀、金丝猴、北极熊等国内外珍稀的动植物标本,为青少年朋友学习自然科学以及科学工作者们进行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源。

  这些标本的采集、加工、鉴定凝集了几代生物科学专家和技术人员毕生的心血与智慧,为人们展示了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和复杂的生命观象。

  此外,馆内还藏有60万号昆虫标本,它们大多由馆内工作人员于野外采集后制成,分类清晰,井井有条,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生物博物馆内除标本分类展出外,还布置了若干个自然生态种群,揭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例如有倒木生态群、草原生态群等。

  生物博物馆的展厅内还以实、模型、图片等方式全面展示生物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历史,积极倡导生命科学的原理及其应用。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以其丰富馆藏和雄厚和科研后盾,为中山大学举办微生物、植物、动物、古生物等科普系列专题讲座和实验操作的场所,也为热爱科学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长知识,增趣味的好去处。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校园内

交通指南:14路、20路、25路 更多公交请点击、、、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