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小谷围岛(大学城):广州休闲推荐地攻略

【导语】:广州小谷围岛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广州番禺小谷围岛游玩攻略。

  【小谷围岛介绍】

  历史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这里便是南汉皇帝的狩猎场所在地,几代南汉帝王的陵冢也正在小谷围。小谷围原来叫小箍围,这一名字较早见于明末清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广东新语》卷二云:“下番禺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曰小箍围。言四环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诸村多以洲名。洲上有山。烟雨中望之乍断乍连。与潮下上。予诗。洲岛逐潮来。”为什么叫“箍围”呢?原来“箍”字的意思是指围束,亦指围束的圈,如箍桶,桶箍,铁箍等。由于大小箍围岛四面环水,像是两只被水围束住的箍桶,故而有此之名。

  “小谷围”在清代原称十三乡。由于作为珠江江心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也由于行政管辖上的不分明,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中。大学城开发之前,岛上没有工业,村民还使用泉水和井水,最高建筑物不过五层。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它的文化遗存保留比较完整,再加上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这可能就是它被选作大学城的两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大学城本来就应该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

  由于小谷围岛孤悬珠江中心,不通陆路,解放以前,又缺乏桥梁,人员往来只有水道可行。不过,这依然没有阻隔小岛与外界的贸易往来。穗石、北亭、南亭、练溪等的码头遗址极富地方特色,鲜明地反映了岭南乡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经济贸易状况。北亭甚至有民谣云:“一墟两市,不嫁北亭等几时?”可见当时岛上贸易之兴旺。

  地理位置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面积20.15平方公里,风光秀丽,四面环水,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与琶洲岛、瀛洲生态公园隔江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都市文化。

  现状

  小谷围岛上原有六条行政村,分别为北亭村、南亭村、穗石村、贝岗村、郭塱村、练溪村。2003年,为了建设大学城,郭塱村和练溪村全面搬迁至新造谷围新村,其他四条村也进行了部分迁移。

  至于这六条村,可谓各有来头。

  北亭村:所谓的“亭”,是驻扎兵马的地方,相当于岗哨、兵营。后来在北亭一带建的村,便名北亭村,按其方位命名。北亭村人多为梁、崔、陈、宋姓人,另外还有昌华市官山等其他姓氏。北亭风景秀丽,“北亭八景”古已驰名。又名“昌华八景”:海曲夜渡、荔子浴曰、马埗归帆、水云晨钟、亭梅冷雨、东山旭日、渭桥烟雨、孖墩蒲鱼。

  南亭村:是在南亭一带建的村,相对北亭村而言。南亭村有关、黄两大姓氏。抗战前有宋姓。

  穗石村:穗石得名跟一块大石头有关,相传建村之时,村后山岗有一块巨石,状如伏虎,石旁长着一棵巨松,蟠轧纽结,状若飞龙,浓阴盖石。乡人认为乃祥瑞之兆的景观,遂成村为“瑞石”;后因广州附近多“穗”字地名,便以“穗石”为村之主名。而以“大石头”为次名。穗石也有“穗石八景”:烟烽水月、星冈牧笛、马毡松风、石台竞渡、社学论文、松冈赛社、虎石垂纶、罟埗渔歌。穗石村委会含有有六条自然村,分别如下:穗石、黄陆地、大湴、赤坎、路村、新坑。

  贝岗村:位于小谷围岛中北部,据传在明代时建村,因村背负山岗而建,初名“背岗村”,后谐音雅化为“贝岗”。贝岗村委会有三个自然村:贝岗、南埗、大塱。

  郭塱村:别名郭家塱,据传,元朝时张、郭两姓人在此开村,以人多之郭氏为村名,故称“郭家塾”,1949年后简称“郭塱”。郭塱村居住着郭、张、关、梁等几姓人。

  练溪村:原名白坭涌。相传最早定居白山前(土名)的一户人家姓白,而其居所前边小河溪的土质又是白色的,故小河名“白坭涌”,而村名亦称“白坭涌”。白坭涌宛如银链,后来便改称“练溪”先民们在村前临河处曽建有文昌塔,其基石即刻“练溪”二字,这个文雅而富有水乡特色的村名便确定下来。练溪村委会姓氏:霍、萧、关、陈、洪。

  推荐文章:

  广州周末去哪休闲?广州周末休闲聚会好去处

【下一页:小谷围岛交通指引】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