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驾 哪些药吃了之后不可以开车?
导语 “药驾”是什么?“药驾”是不是会很危险,哪些药吃了之后就不可以开车了呢?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吧!根据外国的一份研究表明,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事故率比酒驾还要高!!
“药驾”危险程度堪比“酒驾”
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和镇静类药中通常含有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等成分,人体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困倦、嗜睡等现象,有的还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作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的驾驶员,除不能酒驾外,也不要“药驾”。@广州交警
小编科普:什么是“药驾”,哪些药吃了不可以驾车?
所谓“药驾”,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国外一份有关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在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而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要比未服药正常状态下开车的司机高出许多倍。国内一份资料显示,药后驾车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10%左右。可见“药驾”很危险。
那么那些药吃了之后,不应该开车呢?
一、抗糖尿病药
用药过量或用药后未及时进餐、进行较剧烈的体力活动均可诱发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可导致癫痫发作、昏迷等等。
二、治疗胃病的药物
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西咪替丁、胃动力药吗丁啉、胃肠解痉药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服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可出现焦躁、幻觉等。
三、抗心绞痛药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眩晕、晕厥、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可见头痛、烦躁、视物模糊、耳鸣等不良反应。
四、降血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