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有害?专家详解七大疑问
禁止卖血和用血增加是血荒的重要原因
献血不会削弱体质,头晕多为心理作用
血荒之下,多少生命得不到及时救治。在广州一些医院,病人和家属已经要用互助的方式保证病人的用血,即动员亲朋好友到血液中心,指明把血献给某院某科某床的某某某(血型不要求一样)。在全社会呼吁人们献血之时,很多人仍然对献血存在偏见,要不夸大其好处,要不以为对身体有害。广州有血液专家特此释疑,并称无偿献血实施以后,人们献血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医学指导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科主任方明
无偿之后献血积极性下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科主任方明认为,血荒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过去在无偿献血实施之前,因为有偿,人们献血的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是有部分低收入者长期以卖血为生。无偿献血使人们献血的积极性降低,即使认识到献血对身体无害,但主动去献血毕竟也付出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交通路费等,造成血荒一直存在。尽管目前无偿献血有免费用血的鼓励政策,但有的人以前献过血,等到自己有病需要输血时,又被告知没有血了,需要家人进行互助,即到血站献血来作为交换,令他们的心理产生反感。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例如心脏手术等“用血大户”开展得越来越多,进一步加重了血荒。
方明称,无偿献血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因为血液是一种器官,买卖器官有违伦理。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的人的信念支持,而且要树立对献血科学的认识。广州人特别爱惜自己的身体,对献血存在不小顾虑,不少人把血液看得很宝贵,以至于有“一滴血=一只鸡”的讲法。为此,他就各种对献血的误解逐一进行解释。
献血七问七答
问题1:献血能治疗疾病吗?
方明称,献血能促进骨髓造血,而且对于很多吃出来的营养过剩病有益,例如可以降血脂。但不能把献血当作一种治疗的手段。
问题2:献血会让体质变虚?
身材正常的人约有4000~5000毫升血液,失血超过10%才会有明显的感觉,包括头晕、心悸、四肢无力等,女孩来月经时也会有这些症状。如果在短期内大量失血,症状会更加明显,可出现苍白、出冷汗等。献血的量是根据人的公斤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献血200毫升不会影响生理需要。所谓“伤元气”是中医上的概念,例如过去很多人害怕开刀会使“元气外泄”,就连手术也不敢做了——这些认识都是不科学的。
问题3:脑力劳动者不宜献血?
有人认为献血后身体会产生酸性成分,可影响脑细胞,让人觉得头晕,思维变得迟钝。方明不以为然,称献血后身体可以自动通过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气的比例,增加心脏输出量等机制避免缺血缺氧的发生,脑力劳动者顶多会有很短时间的不适。只有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例如一下子少了10%的红细胞,才会有酸性增加的问题,这时人体会自动调整血液分配,外周血管肌肉收缩,优先向心、脑、肾这三个重要的器官供血。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在献血时感到头晕——这其实是心理作用,与失血无关,放松情绪就没事了。
问题4:献血会破坏干细胞?
有人担心献血会损坏造血干细胞。对此方明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也在不断新陈代谢,比如红细胞的寿命大约120天,最后凋亡消失,血液得靠骨髓内的干细胞产生,维持动态平衡。献血让血细胞丢失快了,造血干细胞就会加速生长,迅速补充。干细胞主要待在骨髓的“大本营”内,在外周血液循环中数量极少,献血不会减少“种子”。造血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衰减,但在18~55岁的法定献血年龄是不必担心补不回来的。
问题5:献血会献上瘾吗?
有人担心经常献血会造成体内造血功能强化,导致时常有血管膨胀的感觉,唯有经常抽血才能消除不适。方明称,过去有人以卖血为生,当时规定献完血要过3个月才能再献一次,有的人隔了两个月就去献血了,定期失血使身体加强骨髓造血,这些人如果突然停止献血,身体就会感到一种热血沸腾的膨胀感,不放血就不舒服,跟女性来月经之前有些类似。普通人偶尔献血不会出现这种造血功能亢进的情况。
问题6:献血粗针头损伤血管?
血管在抽血之后能够被完全修复,和原来相比,血管的张力和硬度完全一样。
问题7:献血会感染艾滋、乙肝?
献血使用的全部是一次性器材,不存在这种可能。过去的“艾滋村”事件采取的是成分献血,将很多人的血液混合分离血浆后回输给献血者,导致病原体传染。现在的成分献血点较少,在广州只有中心血站等少数地方能进行,抽血和回输用到的机器使用一次性器材,保证每个人的血都是密闭,不存在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