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
导语 2013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中小学生将终身“一人一号”。
据新华社电 2013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中国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我国每个中小学生都将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22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学籍的规定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学籍管理办法实施后,学校将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统一申请学籍号,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等问题。
据了解,历时3年制定的学籍管理办法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论证修改,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资格、隶属关系、学习经历等基本要素信息建立、审核、转接和监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杜柯伟介绍,学籍管理办法设计了学生学籍档案的基本内容,除学籍基础信息外,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体质健康测试及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信息以及享受资助信息等。
杜柯伟强调,学籍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籍变动处置的办法和流程,覆盖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况,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
杜柯伟表示,过去学籍管理是以省为单位在管,无法逐一对跨省转学的学生进行管理和统计。“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的管理办法和即将于年内建成、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将更好地解决跨省转学问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说,我国正在部署应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可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等方面的需求,并与其他学段的学籍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据悉,今年10月底前全国将完成中小学生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工作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从技术上防止随意修改学生学籍信息。
相关链接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覆盖全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含技工院校)、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等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中将包含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以及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
据介绍,平台中的数据将动态更新,今后还将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数据准确安全。平台建成后,相关部门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学生、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动态数据,以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动态监管学生资助计划、营养餐计划等,并为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科学分析和风险预测等提供依据。
2007年,北京已开始试行中小学生电子化学籍管理,经过几年建设,本市学籍管理系统已相当完善,待补充部分学生信息后,可直接与教育部学籍系统对接。新学年,本市中小学生也将更换全国统一的学籍号码。近期,部分区县已开始补充采集学生信息,采集内容有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籍贯、民族、国籍、身份证编号、健康状况、户口所在地、特长、入学年月、入学方式等数十个项目。
新电子学籍系统带来哪些变化?
电子学籍系统是个管理应用系统,学籍管理只是一部分,随着其应用内容的扩充,有利于学校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也有助于教育部门进一步做好经费管理、学生资助、招生入学等工作。同时将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务,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
采集的学籍信息如何确保安全?
根据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指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员,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学籍系统也将采取现代加密技术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学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破坏和盗用。
学籍号在义务教育外还能用吗?
教育部正在统筹建设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和电子学籍系统。对于学籍号,教育部将出台生成规则,原则上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均依据身份证号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学前教育阶段已采集学生信息的,升入小学时仍沿用其已有的学籍号。
与原学籍制度不一致怎么处理?
一要做好本省现行学籍管理制度的过渡工作;二要开展学籍上下衔接调查研究,处理好各级各类学籍管理的后续工作关系;三是因地制宜制订实施细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