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将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
导语 广州公办高中择校生什么时候取消?2014年广州将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名校校长坦言招择校生没半点好处,完全是在承担责任。
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协调?
吴颖民表示,政府要考虑对外来工子女的门开多大,门槛多高,放多少外来工子女进来参与竞争。
“公办学校要不要设定一个比例,还是说只要你成绩好就可以进来,凭成绩的话有可能出现各个学校里户籍生和非户籍生的比例不同。如果说你要保护广州本地考生,就一定要设定比例。比如说考生当中,10%可以用来招收非户籍人口,就卡住了。”吴颖民认为,根据此前媒体披露的广州市2014年异地中考征求意见稿,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人数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10%。
实际上, 取消择校受影响的不止是2万多个外来家庭,近10万名广州考生也会受到波及。
何勇就表示,所有非广州户籍考生和广州考生一起竞争,广州考生面临的竞争更激烈。如果非户籍考生中高分考生多,无疑会对广州本地考生上好高中带来冲击。
卓越教育副总裁周贵也表示,取消择校会让广州的中考竞争加剧,明年广州的普高分数线将会提高。在今年中考的提前批次里,公费线比去年提高了6.4分,而择校线则提高了15.9分;而第一批里,公费线提高了10.6分,择校线提高了38.4分,民校分数线提高了30.3分,第一批整体分数线提高了24分。明年若实行异地中考,非广州户籍生和广州考生在同一平台竞争,在公费线和择校线之间的一大批非广州户籍学生也将参与进来,在学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高中录取分数线会提高,广州学生上好高中难度更大。
择校费变赞助费、借读费?
取消择校费,除了公众担心的外来工子女读书无门外,择校费会不会从公开走向“地下”,变相为赞助费等名目呢?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表示,“在学生身上赚钱”已经受到一致否定,学校就不应该把学位拿出来,通过招“择校生”筹款。从这个角度看,广州取消择校,应该称赞。但之前越秀区等地实施“取消公办择校”试点时却发现,公办择校是取消了,但收费更高的“借读生”出现了;而且没有“三公开”的规范,收费更多、更隐蔽、更难查处。
广州市某省一级学校负责人就向记者直言,家长给钱让孩子享受好的教学资源,学校收了钱,进入自己的小金库。甚至一些跟学校校长熟的人专门做掮客,帮助一些有需求的家长解决“借读”问题,收取几万元中介费。“每个学校多少都要接受一些递条子的考生,这些家长说白了就是买‘条子’。”他认为,取消借读费后,原本有规可循的收费变得更加隐蔽,学校的可操作空间更大了。“毕竟每年少了几百万收入,必须打消学校没了择校费后的‘创收’冲动,否则,择校费‘变种’恐怕难免。”
取消择校名校欢喜普高愁
名校:举双手赞成取消择校
执信中学校长何勇开宗明义表示,取消择校,他举双手欢迎。“择校生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他说,政府最早规定10%~25%的择校生比例,而该校基本上选择最低比例。第一,择校对学校生源没好处。择校生一般比公费生低10多分,最多的时候低近100分。近两年,由于外地考生增多,才出现择校生与公费生分数倒挂的现象,但倒挂在执信很少出现。2009年入学,择校657分,比一些区属示范性高中的录取线还低得多。其次,择校费不是学校收的,是交到市财政专户,严格的收支两条线。钱进入财政专户以后,学校如果有建设项目可以申请,可以拿这笔钱来用,但不能作为学校福利。
比如说,该校去年83个择校生,每人4万元,一共是300多万元。 学校发展有时需要有一些投入。学校每年要做一些预算,维修、设施设备,如果财政预算资金不够,就拿择校费来给你,如果没有择校费,就会手紧一些。
此外,择校生收了后,其他费用就不能再收。而公费学生,每年可以收1175元,这部分钱可以作为学校办公经费。收83个择校生,正常办公经费反而少了。“所以,像我们这种学校招择校生,是内外两头赔。”
何勇说,像执信这样的名校,收择校生完全是在承担义务,满足非户籍考生对名校、优质学位的需求。“收择校费其实是校长挨骂,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钱都是学校收的。实际上,学校没有这部分钱的支配权。从我们自身的考虑,完全没有招择校生的意愿。”
华师附中前校长吴颖民也表示,从学校来讲,自然是赞成取消借读生的。他说,择校其实是在让学校超负荷运转。比如说正常的高中一个班46人,现在变成52人或者55人,加了八九个人,老师的负担重了,资源分散了。政府对师资编制的核定和经费的核定并没有同步增加。并且,每年招收择校生的费用,顶多有50%由学校支配,其他50%拿去改造扶持“薄弱”学校。实际上,华附每年的经费中并不缺择校生这几百万元,如果教学需要,该给的钱政府还是会给的。
但吴颖民同时强调,要考虑教育公平,给外来工子女上名校的机会。要从关注社会公平及关注弱势群体这个角度看问题。
“草根”高中:
以后上哪里“化缘”?
不过,并非所有学校都像华附、执信这样“财大气粗”不差钱。对于广州很多教学质量略差的学校,尤其是区一级高中来说,取消择校费对他们来说就像“天塌下来了”。
从化某高中的刘校长向记者诉苦说,学校之前按15%招收择校生,每年招收80多个择校生。“招择校生就像赌博,对我们这样的草根高中来说,中考前做宣传、扩大声势很重要。”他说,一方面,希望更多优质生源能报考他们学校,包括外地生源,否则,择校费虽然收了,但生源质量差,上好大学的人数少,就没人报了。“理想的状态是择校生分数比较高,甚至比公费生还高。这样我们钱也收了,生源质量也不差。”他笑着说。但多数情况是,择校生比公费生低20分,分数倒挂也是去年才出现的。
刘校长说,由于之前择校生生源质量较差,所以收了择校费心里也不踏实。学生参差不齐,组织教学的难度很大,所以要钱,还是要教学质量,他也很纠结。即便如此,择校生还是不能放弃,因为学校实在太需要这几百万元了。区里每年给的教育经费,到手的不过几百万,但学校花钱的地方很多。“我们去年跟上海的学校合作搞一个项目,老师们去上海都是坐20个小时的硬座,我都不好意思说。”
在他看来,学校发展每年至少还存在500万元的资金缺口,没有钱,就招不到好老师。而像他们这样力量薄弱的学校,在申请使用择校费时,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而该校近两年的300多万元择校费,9成都能“到手”。“取消择校费,区里财政紧张,不可能新增经费给你,我们还靠着这个钱吃饭呢。”刘校长说,取消择校后他不知道该上哪里“化缘”。
花都区一所高中校长也坦言,取消择校对学校影响很大,一年几百万元没了,学校会更“差钱”。“这两年择校分数也很高,考生质量在上升,我们肯定反对取消择校。”
对于一般高中反对取消择校,何勇和吴颖民都表示,这在意料之中。
何勇分析说,每年有七八千个择校学位,这部分学位取消,意味着市财政专户少了3亿多元。广州市财政可能富裕点,不会看中给学校的这几百万元,但对于财政收入少的区来说,这几百万元可能就显得很重要,在用的时候可能就会卡得比较紧,没有了这部分钱对学校来说可是十万火急。
吴颖民也表示,真正愿意招收择校生的就是民办学校了,差一点的公办学校是否愿意招择校生取决于招收的是好生源还是差生源。“不过这几年择校生分数在上升,竞争加剧,甚至分数倒挂,所以,很多公办高中还是乐意招择校生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