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天天吃别过量

  

  吃瘦肉多了对人体健康也发生危害,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品来源,会增长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节制中心养分与食品安全所对各种动物肉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在《2002年中国食品成分表》标明,以100克重量为例,各种肉类的脂肪含量如下:兔肉为2。2克,马肉为4。6克,牛肉为4。2克,而瘦猪肉为7。9克,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品来源过量食用,也会增长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最近,英国皇家研讨院布比斯医生经过分析研讨表明:多吃瘦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甚于肥肉,由于瘦肉在烹制过程中,会主动发生一种致癌物资—杂环胺。动物试验表明:杂环胺是一种损害基因的物资,会使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诱变。瘦肉中的杂环胺能被大肠直接吸收进进血液中,西方国家肠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肠癌发病率,这与他们常食瘦肉,尤其喜食大量红色牛排有关。

  此外,瘦肉中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体一些激素和维护表皮健康必须摄取的一种氨基酸,但在一些酶类催化激活下,在热理化处理过程中的蛋氨酸,会发生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机物。现代医学以为: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脉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沉积并渗进动脉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引动员脉粥样硬化。食瘦肉过多,蛋氨酸就会增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相应地增长,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可见,不能由于瘦肉饱和脂肪酸少就不限制它的食用。一般来讲,成人天天食肉量应为1~2两,根据个人的体重和肥胖水平可适当增减,若需要补充蛋白质,可适当增长牛奶和豆制品的摄进。

  西方养分学家研讨以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乳腺癌、直肠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这与亚洲国家常食大豆及其豆制品有关。大豆中含有一种抗癌活性物资—异黄酮,其中2/3为三羟异黄酮类,对强致癌物—苯并(a)芘和甲基苯蒽等,均有显著抗诱变作用,对乳腺癌和大肠癌有较强的克制造用。因此,提倡人们少吃些瘦肉,多吃些大豆及其制品,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