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花岗公园游玩全攻略(游玩看点+交通指引)

导语 广州黄花岗公园有什么景点?怎么去黄花岗公园?小编为你准备了广州黄花岗公园游玩攻略,想去的小伙伴们收好了!

  广州黄花岗公园介绍:

  黄花岗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面积13万平方米,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公园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绿化面积占90.57%,古树名木有8棵,人文、园林景观相得益彰。墓园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每年都接待台湾、香港、澳门及其它国家政要名人与民间团体的参观祭拜。园内集中了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手书碑刻,如孙中山、章炳麟等。园内还有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被孙中山称作“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黄花岗公园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人文历史沉淀最为深厚的烈士墓园之一。一。

  墓园主景庄严雄伟,从正门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牌坊至七十二烈士墓,依地形步步升高,层次分明,形成一条长达230米的轴线,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纪念性建筑设计巧妙、寓意深刻,如主墓道中段默池,桥面刻意铺砌齿状凿石,人们经过,自然是低头慢走,营造了“低头默哀”的气氛效果;纪功坊底层具有休息亭功能,沿楼道可上二层,而在二层安放前后各72块连州青石,呈金字塔形,寓意“七十二烈士”,石面刻海内外捐资建园的国民党支部或个人名称,塔顶屹立自由女神像,这一坊亭结合的建筑特点更是世所罕见。

  园内文物建筑是中西建筑艺术合璧的集中体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的整体建筑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陵园风格,包括墓道、祭台、墓碑、亭坊等,在具体建筑上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特色,从而产生了独特鲜明的建筑特点。如红门采用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邓仲元墓则是仿希腊科林斯柱式。1961年广州市黄花岗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黄花岗公园以“黄花浩气”成为羊城八景之一;2002年7月再度获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黄花皓月。2004年获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墓园还是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黄花岗公园景点介绍:

  纪念建筑(中轴线)

  浩气长存牌坊

  竣工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正门牌坊长31米、宽3米、高13米。门额上以花岗石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

  默池默桥

  建于1921年。默池地处主墓道中段,有拱桥凌空其上,是瞻仰、拜祭先烈的必经之道。拱桥桥面由细密的石条砌筑而成,呈现出弧形的阶梯状。人们走在上面的时候,因地面不平,就会低头注意地面,产生出一种低头默哀的情景。默池默桥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林森手植树

  1920年,时任参议院院长的林森前来拜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亲手种下一株细叶榕。1995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将它认定为古树名木。

  吴景濂手植树

  1920年,时任众议院院长吴景濂前来拜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亲手种下一株细叶榕。1995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将它认定为古树名木。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100多人殉难,潘达微先生将收殓到的72具遗骸营葬此地。

  纪功坊

  于1921年(民国十年)建成。纪功坊身刻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正面有章炳麟手书“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上方为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石面分别刻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有功的“献石”。最上方为自由女神像。

  《广州辛亥三月廿九日革命记》

  于1934年刻置。这块青石碑刻是广州现存最大的碑刻,高3.92米,宽1.82米。碑的正面是邹鲁撰写的《广州辛亥廿九日革命记》,背面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义表。

  纪念建筑(南线)

  红门

  1921年建成。因门身涂红油漆而得名。门阙浮雕云日松鹤图,顶上各雕一头雄狮。门上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道”,为最早的墓园入口。

  碑廊

  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牺牲的烈士埋葬于黄花岗上。从1921年至1926年,后人为缅怀与纪念烈士,先后树立起11座纪念石碑,从而形成一座纪念碑的长廊。

  龙柱

  国民党安南党部于1926年3月(民国十五年)献造。用著名的连州青石雕刻而成,高3米,柱身为倒卷的青龙,柱底为鲤鱼跃龙门。这对龙柱,体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奋斗的磅礴气势。

  黄花亭

  建于1927年的黄花亭,是为前来拜祭烈士的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亭亭黄花,离离丰骨,以“黄花”命名,深深寄托着后人对英烈们高尚气节的赞誉之情。

  四方池

  建于1921年(即民国十年),由当时菲律宾埠中国国民党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同敬献。水池呈长方形,池周绕以栏杆。池壁上刻着“七十二烈士庐塘基”(意思是池塘的岸沿)。

  革命烈士墓区

  黄花岗内,除了七十二烈士墓外,还营葬了民国以后许多为国家死难的烈士。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孙中山先生特许在这里下葬的。这些历史人物,或是生前拥护孙中山,为反对南北军阀而牺牲于战场上,或是为刺杀祸国殃民的民贼而牺牲,没有一个死得不壮烈、不慷慨的。他们是:邓仲元、杨仙逸、史坚如、冯如、范鸿泰、王昌、雷荫棠、韦德、叶少毅、粱国一、金国治……

  其他景观

  西亭

  建于1926年,是“断檐升箭口”式样的三间单檐歇山顶长亭,将常见于闽南、台湾、广东梅州等地的特色建筑融于一体,这样的屋顶式样丰富了建筑的外观,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趣味,极具建筑艺术之美。

  黄花井

  黄花井建于1926年,经百年风雨,历人间沧桑。此井原址在今区庄立交桥处,后因城市发展需要,迁到现在的位置。井口设置围栏,左右两侧刻有文字:“民国十五年”、“黄花岗黄花开”,井口上方正中为国民党徽图案,图案两侧为中国结。

  孙中山手植树纪念树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参加首次大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在此亲手种下四株松树,以象征烈士们坚韧不拔、勇敢正直的精神。历经百多年的风雨,孙中山先生的最后一株手植树于2012年自然死亡。园方已将其制成标本,移至黄花文化馆展示。201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黄花岗公园邀请其后人孙国雄先生在此复植纪念树4棵,既承中山先生遗泽,亦悼先烈之牺牲。黄花岗上,碧血黄花今犹在,浩气长存慰英魂。

  黄花岗革命历史浮雕墙

该石制浮雕以历史长卷形式展开,分为《风起云涌》、《前赴后继》、《碧血黄花》、《浩气长存》四个篇章,紧扣“浩气长存”的主题,结构紧凑、内涵丰富、画面震撼、气势宏大,展现出一种黄花岗起义历史场景,体现出英烈英勇无畏的动人场面,让人在感受到浮雕艺术的魅力所在的同时,缅怀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植物区

本区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在保持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批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共计300余种,力求营造一个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生态环境。区内铺设仿木纹园路和平台,让人漫步其间,富有山林野趣。

  黄花园

  建成于80-90年代的黄花塘,塘中种植水杉。待到每年秋末冬初之时,水杉变色,配以天光倒影、湖边绿植,形成一幅色彩丰富、层次错落的自然画卷。

  黄花岗文化馆

  黄花文化馆座落在公园中心区,为常设和固定的现代风格展览场馆,全年对市民游客开放。

  设计理念:不求惊艳与霸气,只为和谐相融。与葱葱绿意的环境相互渗透、与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相互交织,带您悠然地呼吸着、舒展着,从中感受迷人的端庄与静谧,细细聆听黄花岗上的故事。

  黄花岗公园交通指引: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

  地铁:地铁6号线黄花岗站(B出口)

  公交路线:6、11、16、65、74、78、85、112、192、201、219、220、223、236、290、535、862B、大学城4路、高峰快线12路—黄花岗站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广州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黄花岗】即可获得广州黄花岗公园预约入口、预约步骤指南、游玩攻略等。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