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州沙面保护规划出炉 环岛车实行单行禁停政策

导语 2020年2月25日,广州沙面保护规划出炉!提出实行“环岛车行、内部慢行”的交通方式,其中对“环岛车行”实行“单行、禁停”的政策。

  2月25日,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正式公布。除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规划还特别关注岛内交通,提出实行“环岛车行、内部慢行”的交通方式,其中对“环岛车行”实行“单行、禁停”的政策。

  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

  招牌不可遮挡特色建筑立面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南濒珠江,北至六二三路北侧,西至珠江隧道西侧,东至人民桥,保护面积39.1公顷,人口0.4万人,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主要为沙面岛,包括沙基涌沿岸,面积31.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7.7公顷。

  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除确需建造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如进行前述活动,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并应提交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方案,特别要关注功能、规模、材料、照明、街道设施、招牌和植物等多项内容。

  核心范围内还禁止大规模拆除建设,倡导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也不得增加建筑高度,且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原址重建的骑楼建筑,其层数和高度应与相邻骑楼建筑相协调。

  同时,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传统肌理、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还要严格管控招牌的设置,不得遮挡、覆盖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立面,不得破坏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不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要求的,应当拆除或限期改正。

  鼓励空置建筑活化利用

  可通过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

  沙面历史文化街区以中央绿轴与方格街区的滨水城岛空间格局,异国风情建筑群的特色风貌。根据规划,街区整体保护结构为“一环、一轴、多点”。

  •   一环,指沿绕沙基涌,形成完成的岛的形态;
  •   一轴,指沙面主大街与各条纵向街巷组成传统街巷轴,从而形成“鱼骨状”的轴线,保护沙面特色街巷空间尺度,保护街巷铺砖、颜色、风貌等特色要素;
  •   多点,指分布在街区范围的文保单位,既要严格保护又要充分活化。

  沙面承载中国近现代开放改革创新的历史价值,文化遗存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沙面建筑群,包含49栋文物建筑,及一座桥,两个公园,1处石堤、石埠头,以及1个网球场。从白天鹅与黄萧养的传说故事,到白天鹅宾馆建成的历史事件,都被列入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规划鼓励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公有产权建筑、空置建筑在不损害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活化利用为公共服务、旅游服务设施或小型商业设施。并且建立非物质文化资料库,征集并妥善保管非物质文化的实物与记载非物质文化的资料,通过博物馆等多种途径进行展示。

  环岛车辆单行+禁停

  街区内部原则上以步行为主

  岛上穿行的车辆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对此,本次规划也明确,在延续现状道路宽度不拓宽的同时,要强化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车行管理,严格控制车辆的通行权,实行“环岛车行、内部慢行”的交通方式;其中对“环岛车行”实行“单行、禁停”的政策。

  并且通过新增停车楼设计,在满足居民与办公停车需求基础上,解决乱停、难停的问题,并适当开发地下空间,以满足现状及后续开发的停车需求,打造黄沙码头与停车楼集散广场。保持原有黄沙码头水运功能,强化与内部慢行线路沟通能力。也通过优化黄沙码头前广场,打通沙面岛内慢行交通与航运联系性。

  街区内部交通原则上以“步行”为主,考虑到地块内部的交通联系以及消防安全需要,在不影响传统风貌和原有街坊格局的前提下,完善优化道路系统,提高内部道路可达性,营造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

  附:沙面历史文化街区分期保护时序

  近期,拆除违章、加建建筑,恢复近代建筑群原有肌理,注入新活力,展示沙面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期,保留街巷原有尺度,通过社区微改造,适当引入教育文化产业,商业办公功能。

  远期,通过疏导交通,组织公共空间,实现滨江活动的公共性。

  疫情结束后一起去沙面散个步吧!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广州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限行】可获广州+全国限行查询入口、广州高峰免限行申请入口。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