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可否更“艺术”

  艺术和地铁,人性和机械,注定是个有趣的混合。半年前刚从北京迁居广州的广告人阿辉几乎天天坐地铁,对这个话题很有发言权。

  “北京和广州的地铁,生命力很不一样。”阿辉说,北京地铁最有历史,却引入了最新潮的艺术;广州地铁设备很新,引入的艺术风格却很古典。

  譬如,从几年前开始,北京地铁从复兴门到大望路的某个区间,旅客可以从窗外看到动画片———那其实是一排灯箱,每个灯箱上的人物动作略有不同,列车飞速掠过的时候,人物就动起来了。学影视制作出身的阿辉当然知道这个原理:一秒钟24格的画面足以造出完美的运动幻觉。

  阿辉回忆他第一眼的感觉:“简直是惊艳,没想到有人用列车的速度和隧道的黑暗来做动画,如果能几个站连起来做个短片,挤地铁也是个乐趣。”

  在广州,阿辉也很留心观察地铁。“广州地铁做得很现代很精致,却用了最传统的书法来写站名,结合得很妙。”他喜欢“赤岗”的沉稳中透着霸气,也喜欢“鹭江”的飘逸,“最爱是晓港站,名字好听,字体活泼,好像嚼在嘴里都有香味”。

  不过,阿辉也希望广州地铁“玩玩实验”,在艺术上更大胆一些。“我不是说行为艺术,比如在地铁上脱了裤子看书,那很无聊。真正的好创意是要利用地铁本身的特质来完成的。”

  他对在电视上看到的纽约地铁创意念念不忘:有艺术家用塑料袋扎成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绑在人行道旁的地铁出风口上,当地下列车驶过,“活塞风”从出风口喷出,塑料袋动物就颤巍巍地“站”起来,仿佛真的有了生命。

  “活塞风是很妙的,差不多是地铁独有的气流。广州地铁用屏蔽门全封死了,很可惜。其实,上半部分可以留出来通风,到时在适当位置挂几串风铃,车来车往都有风铃声,又好听又起到提醒作用。”阿辉提议道。

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