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功能异化 “春运不涨价”能否带来深刻变革?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永平10日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消息一经公布,各方表示热烈欢迎。

从2001年开始,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已成“定式”。针对此状况,中国政法大学刑诉专业研究生郝劲松曾先后5次将铁道部告上法庭。近日,这位“草根斗士”公开致信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恳请今年春运不要涨价。

某种意义而言,郝劲松的所作所为代表着成千上万不满于春运涨价者的心声,因此,铁道部“硬挺”多年之后,终于自行废除一项利己制度,这一举措,可视作强势部门对于殷殷民意不再漠视,转而报以良善回应的进步之举。

我们曾在本栏目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当下以及未来的难点是,如何界定清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尤其是在那些特殊商品的提供过程中,这样的困顿殊为难以解开。此前铁道部就春运期间票价上浮给出的理由是,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分流旅客,削峰填谷。这种似乎有理有据的说法其实掩盖着决策思路的混乱,因为春运期间旅客运送完全不同于平时,其无可调节的需求刚性决定了涨价必定成为公众利益受损而部门利益独肥的工具。

现在,历经民意不休拷问,铁道部终于摆脱与民争利的惯性思维,切实迈出政府角色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可喜一步,这不免让人部分接受阿瑟·奥肯的观点,即政府是一种能够消除由于市场运行而产生的不平等的平均主义力量。当然,政府部门的这一“力量”并非完全来自“自觉”,官商不分、垄断等现象的根除,依然需要来自民众的外力“推动”。

譬如说,2002年12月,《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正式发布。《办法》规定政府制定或调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时,应该举行价格听证会。但是几年下来,全国各地举行过数千次价格听证会,全是要求涨价的部门作为申请人,要求降价的一个没有,甚至连消费者或消费者团体作为申请人的也一个没有。这种多数公众沉默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来自公众利益相对于垄断霸权的弱小与无助。

就在不久前,“郝劲松告铁道部春运涨价程序违法案”落判,法院认为铁道部上调春运期间票价无须履行报批及听证程序,故而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通过这个判例可以看出,铁道部决定今年票价不再上浮实为不易,甚至有人说这种“慈善性”的举动多少带有权宜色彩。

研究铁路部门春运涨价这一典型案例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影响广泛的事件中,混杂着高度的政府管制、行政垄断、官商不分,但又有着振振有辞的市场经济的幌子。让大家不能放心的是,正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的那样,“垄断者的利益显然不是在于把供给和需求调节得使他出售商品所能取得的售价恰够补偿它的生产费用,而是在于把它们调节得能够给他提供最大可能的纯收入总额。”

在扭曲了的市场秩序下,类似铁道部这样的机构,其角色是模糊的,其功能是异化的,其处境是尴尬的;若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到最后,受损害的不仅仅是与之相关的消费者,几乎全体国民都会因为经济社会的低效率而受牵连。为此,但愿此次铁道部的应时之举能够带出更为深刻的变化和变革。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